我们去医院看病时,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检查。在常见的检查中,有CT、B超和核磁共振等。
CT和B超十分常见,医生更多时候会选择给我们开这些检查,反而是磁共振却很少开。再加上这些年坊间一直有传言,称磁共振的辐射很大,所以让人们不得不怀疑,医生为什么很少开磁共振?真的是因为辐射吗?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隐情是患者不知道的?
什么是“磁共振”检查?
磁共振检查,简称为MRI,这项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身体内部的骨骼、肌肉、关节、血管和内脏等结构,对各种疾病的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磁共振检查的原理,说得通俗点就是在人体上加一个强磁场,将人体中的原子核朝着磁场方向有序排列,随后用特定频率的电磁波进行激发,最后通过捕捉原子核返回原来状态所释放的能量,形成MRI信号。
图片
说得再通俗一点,人体相当于装满水的瓶子(因为人体中约有70%都是水分),磁共振检查则是利用手摇一摇瓶子里的水,再让水恢复到一开始的样子,随后再观察这些水。
基于此,所以磁共振在心血管系统病变,骨骼及周边软组织损伤和关节病变,神经系统病变,盆腔内器官病变和肿瘤的早期检测中,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。
磁共振虽然好用,但有两个部位并不适合用磁共振检查。
其一是肺部,因为肺部的含气量大于含水量;其二是胃肠道,由于胃肠道中常常有摄入的各种食物,会影响检查结果。
磁共振真的有辐射吗?为什么有时做完CT还要做磁共振?
人们对于“磁共振有辐射”的刻板印象,并不是空穴来风,毕竟核磁共振中第一个字就是“核”字,人们自然而然就想到核辐射,所以便觉得磁共振检查有辐射。
事实上,这里的“核”字并不是核电站的核,而是人体中的氢原子核。
所以,磁共振检查没有辐射!
图片
这时候问题又来了,为什么有时候明明做了CT检查,医生还是要求去做磁共振检查?到底有没有这个必要?
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,是因为这两项检查是互补的,而不是对立的。所以有时候就算做了CT,但还是需要通过磁共振检查来进一步获取更为详细的信息。
就以在诊断神经系统疾病时为例,比如脑梗死、动脉瘤、脑肿瘤、颅内感染和多发性硬化等,磁共振就能够提供更加清晰的图像,有助于更精确地诊断以及治疗规划。
另外这里要单独提醒的是,我们一直误以为有辐射的磁共振其实并没有辐射,反而是长久以来最常见的,且都以为人畜无害的CT,才真的需要重视。
因为CT往往是密度成像的,就是用X射线穿透人体进行扫描,由于X射线对人体有穿透作用,所以会产生一定辐射,所以CT检查才真的要控制频率,一般建议正常人群每年不超过4次。
磁共振检查优点那么多,为什么医生却不建议做?
①检查费用相对昂贵
由于磁共振需要低温技术,所用到的液氮价格非常昂贵,另外还有电费、仪器本身、人工以及场地等成本,所以磁共振的费用要比CT等高出许多。
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来说,这项检查无疑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。去医院看病,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时,并不是说做完这一项检查就结束了,后面还有一些检查和各种治疗等着,这些综合下来常人往往难以承担。
所以,对于不是明确需要做磁共振检查的患者,医生一般不会轻易开出这项检查。
②检查禁忌多
做CT一般没有太多限制,换着只需要将身上的金属物品卸下来即可,而体内的心脏支架、电子二和金属节育环等,一般没有过多要求。
磁共振则不一样,检查禁忌有很多,比如体内装有人工耳蜗、心脏起搏器、胰岛素泵等电子装置的患者,以及体内有铁磁性血管夹、钢钉钢板或其他不明材质金属异物的患者,还有眼球内有磁性金属植入物者,都是不能做磁共振检查的。
图片
③特殊人群做不了
比如幽闭恐惧症患者,就需要家属陪同才能做。又比如神志不清、严重缺氧以及烦躁不安的患者,只能等起病情稳定后才能安全接受磁共振检查。
还有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幼儿和儿童,因为喜欢乱跑乱动,很难全程配合完成检查,所以也不适合做。
还有需要单独提醒的是,由于磁共振可能影响胎儿发育,所以怀孕前三个月的孕妇同样不适合做磁共振检查。
④检查时间长
正常情况下,普通CT检查只需要3-分钟即可完成检查。而磁共振需要花费的时间则会翻倍,比如有时候磁共振检查某个特定部位,可能就需要15-20分钟。
如果病情不是很急倒还好,可如果换成那种病情危急的,尤其是处于急性发作期的病人,让病人再去花这么多时间检查,不仅可能加重病情,同时可能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风险。
图片
磁共振检查,要注意哪些事情?
检查前:
如果体内有人工耳蜗、心脏起搏器、神经刺激器和其他金属异物等,一定要提前告诉医生。如果自己也不确定体内的异物是否影响检查,可以告诉医生并咨询医生的意见。
图片
检查中:
由于检查需要十几二十分钟,再加上设备的运动有较大噪音,对患者的检查配合度要求很高,所以在设备运行后尽量不要乱动,以免影响图像质量和检查准确性。
检查后:
如果做的是增强磁共振,那患者需要注射造影剂,所以此类患者在做完检查后需要再观察室内进行观察,这个时间大概是15-20分钟。
关注Dr.X
每天多一点健康
▼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